都是喝酒惹的祸

通过致诚律师

都是喝酒惹的祸

90后的连某初中毕业后就从老家来到北京打工,如今不满25岁的他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家中父母的身体状况也非常不好,下地干活成为奢望。孝顺的他年纪轻轻就负担起了家庭的重担,虽然工作很辛苦,但是一想到自己的父母孩子们可以在家好好的生活,连某就觉得自己的辛苦是值得的。连某除了特别孝顺外,还是个讲义气的人,而本案的发生也恰恰与他的义气相关。

2015年9月,连某接到邀请驾车去朋友家里吃饭,席间喝了一斤的白酒,21时许,朋友李某驾车将其送回暂住地,22时许,连某接到朋友来某的电话,让他开车去地铁站接他,考虑到天色已晚,路上车流已经很少,而且自己的酒劲已经有所缓解,连某便答应了朋友的要求,开车去接他。一路上,阴雨绵绵,路灯昏暗,一阵风刮过,醉酒的连某脑子突然一懵撞到了行人杨某,由于自己之前喝了酒,连某根本无法不能正常思考,虽感觉可能撞到了人,但并未停留,径直向前开去,直到车坏了无法再走,才打电话告知同住的舅舅自己撞到人的情况。连某的舅舅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劝连某自首,连某随即让舅舅先报警,自己再往家里走。

连某回到暂住地后不久,警察来到他们家将其带走调查。当天,交通支队做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由于连某醉酒驾车且在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因此认定连某负全部责任,行人杨某无责任。

律师受理案件后了解到在连某被刑事拘留后,连某的父亲就积极和被害人家属联系,并与被害人的父母达成调解协议,一次性支付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精神抚慰金、扶养费、误工费、交通费、住宿费等共计三十一万四千元,被害人家属收到赔偿款后主动出具了谅解书。为了筹措赔偿款,连某一家倾尽家财,还负债累累,被害人的父母也失去了自己的儿子,一次醉驾造成了两个家庭的悲剧,实在令人唏嘘。

了解了案件基本事实后,律师去看守所会见了这个90后的小伙子。小伙子首先询问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可能的刑期。律师告诉他,根据法律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应判处三到七年,如果没有逃逸,一般就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为此连某非常后悔,直呼自己就是因为喝酒了,头脑不清,加之害怕才不顾而去的,再给他一次机会,一定会马上下车抢救伤者。律师告诉他,逃逸固然应避免,不再喝酒驾车更是关键,如果不在喝酒后驾车接朋友,整个悲剧就不会发生。同时当连某了解到自己的父母为了得到被害人家属的谅解,拿出了31万余元的情况后,他悔恨的眼泪再也抑制不住了,在场的只有他自己能深深地体会到31万元的赔偿款对自己的家庭是多么沉重的负担。从连某的眼泪中,律师可以看出他是真的品尝到了酒驾的危害,虽然要面临牢狱之灾,但是对这个年轻人而言未尝不是一个必要的教训。

考虑到连某存在自首且积极赔偿被害人家属等从轻处罚情形,2016年3月,北京市某区人民法院判决连某犯交通肇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案件点评:本案是一起典型的醉酒驾驶导致的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刑事案件,案件的发生本可以避免,但由于被告人对酒驾危害性认识的不够,引发了两个家庭的悲剧。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还没有真正的意识到酒后驾车的危害,很多人在喝酒后仍然试图以路程近、没喝多等理由放任自己,对自己和他人的安全置若罔闻,这是对自己和社会均不负责的表现。另外不得不提的是本案的被害人在被撞时也是出于醉酒的状态,且酒精含量高于连某,判断能力和行动能力均受到影响,试想如果杨某当时是清醒的,过马路前认真观望一下,是不是也有可能避免这场悲剧呢?当然人生没有后悔药可以吃,我们只能从悲剧中总结教训,余下的人还要继续自己的生活。本案还有一个警示就是在发生交通事故后,肇事者一定要马上停车救治伤者,并且报警等待交警部门处理,千万不要驾车逃逸,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在刑侦技术如此发达的现代社会,肇事车辆很容易被找到,逃逸根本没办法逃避法律的制裁,还会因此而加重刑罚,何苦为之呢?相信如果真的有时光机可以穿越过去,连某不会再不听劝阻的盲目酒后驾车,希望连某的案件可以给广大的驾车者以警示。

关于作者

致诚律师 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