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代,老年人积累的财富传承给下一代主要是通过继承的方式实现的。今天,小编就跟各位老年朋友们聊聊我国的法律对于财产的继承有什么规定,以及老年朋友们应该怎样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意愿和权益。
首先,哪些财产是可以由子女或者他人来继承的呢?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对于自己拥有的合法财产,老年人在生之年有权根据自己的意志进行处分,也有权将自己的财产在自己去世后进行分配。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规定,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也被成为遗产,包括:(1)公民的收入;(2)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3)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4)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5)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6)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7)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规定,老年人对个人的财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不得以骗取、盗取、强行索取等方式侵犯老年人的财产权益。
这里需要提醒各位老年朋友们注意,所谓的“遗产”,必须是个人的合法财产。违法所得的财产、或者他人的财产都不能成为自己的遗产,由自己的继承人继承。我国《婚姻法》规定,我国实行夫妻财产共有制,也就是说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工资、奖金、生产经营收益、购买的房屋等财产都是夫妻共同所有。夫妻一方去世后,分割其遗产时,必须先将在世一方的财产从夫妻共有财产中分割出来,剩余的另一半才能作为去世一方的遗产,由其继承人进行分割。如果家庭财产中也包含夫妻之外的其他家庭成员的财产的话,也应当先将其他家庭成员的财产分割出来。
其次,继承的方式有哪些呢?
根据《继承法》的规定,自然人死亡后,其生前个人合法财产可以由其继承人或者遗嘱指定的人依法继承。也就是说,在我国继承有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形式。
所谓法定继承是指继承人依照法律的规定,根据有关继承人的范围、继承人继承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和遗产的分配原则等进行的继承。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法定继承人的范围主要包括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其中,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其他的为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遗嘱继承指的是继承开始后,继承人直接依照被继承人合法有效的遗嘱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制度。遗嘱继承是根据当事人的自由意志,将其个人财产指定由其继承人中的一人或多人继承。在这里需要提醒老年朋友们,在遗嘱继承中,被指定的取得遗产的人必须是法定继承人。
遗嘱的制定可以采取公证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口头遗嘱等多种形式,其中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口头遗嘱的制定必须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而且口头遗嘱是立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才可以采用的遗嘱形式,危急情况解除后,遗嘱人能够用书面或者录音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
除了可以通过法定继承或者遗嘱继承由其法定继承人继承以外,公民的遗产还可以通过遗赠或者遗赠扶养协议由被继承人的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或者国家、集体取得。这一点我们将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和大家分享,敬请期待!

关于作者